汇享文档>基础教育>试卷试题>福建省百校新未来金科联考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福建省百校新未来金科联考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格式:pdf页数:8页大小:627.9 K上传日期:2023-12-30 20:50浏览次数:394侵权/举报

绝密启用前

2024 届高三12 月质量检测

历史

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

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

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康叔被封于殷故地卫,周公要求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唐叔被封于夏之故

地,则被要求“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反映出( )

A.周朝兼并了夏商的领地 B.夏商治理经验符合周朝国情

C.周公鼓励诸侯灵活治国 D.周朝实现了与各地民族融合

2.汉文帝诏书充满了谦恭自贵的淡泊平和态度。文帝在诏有司举贤良文学时说:“今朕获执天子之正,以承

宗庙之祀,朕既不德,又不敏,……此大夫之所著闻也。”《除肉刑诏》:“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

安在?非乃朕德之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这反映出,汉文帝( )

A.遵循儒家和黄老治世之道 B.致力于打造封建盛世局面

C.推动了察举制的发展完善 D.消除了社会上潜在的隐患

3.南朝齐武帝时,中书舍人纪僧真深得武帝宠任,向皇帝请求改变门第,进入士族行列。武帝让他自己去找

司徒左长史江敩和吏部尚书谢瀹,结果江敩不仅不跟他坐在一起,还把他撵了出去,纪僧真“丧气而退”,告

武帝曰:“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这反映出南朝时( )

A.君权削弱趋势加剧 B.士庶等级难以逾越 C.士族掌握选官权力 D.官员升迁极为艰难

4.《资治通鉴》232 卷载:唐德宗贞元二年(786 年),“关中仓廪竭,禁军或自脱巾呼于道曰:‘拘吾于军而

不给粮,吾罪人也。'上忧之甚。会韩滉(镇海节度使)运米三万斛至陕,上喜,谓太子曰:‘米已至陕,吾

父子得生矣。’”这反映出唐朝后期( )

A.中央政权仍有一定的向心力 B.灾荒影响了朝廷的治理效能

C.大运河解决了南粮北运难题 D.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控制力

5.明清时期,广东是甘蔗重要的种植区,曾有“产繁闽、广间,他方合并得其十一而已”的说法。纵观粤西

南地区,高州府五县一州和雷州三县均有甘蔗种植,其中徐闻等地产量最丰,“一年之间,糖蔗之利,几与谷

相半”。这反映出当地( )

A.粮食作物减产 B.商品经济发展 C.人地矛盾突出 D.自然经济解体

6.下表是清嘉道年间部分地主阶级士大夫的言论。据此可知,这些思想( )

言论

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

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

欲吾中国童叟,皆习见习闻,知彼虚实,然后徐筹制夷之策;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免胥沦于鬼域

A.反映了鸦片战前的严峻形势 B.警示了列强对我领土的觊觎

C.反映出关注现实的经世情怀 D.唤醒了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

7.1896 年,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获得中东铁路修筑权;1897 年底,沙俄悍然出兵占领旅顺和

大连湾;1900 年,沙俄又趁机把整个东北地区置于其直接控制之下,由此引发了日俄战争。结果沙俄战败,

被迫把中国东北南满地区的权益让给日本,由此形成了日、俄势力分据中国东北的局面。由此可见,当时

( )

A.列强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 B.救亡图存成为共识

C.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外患 D.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8.1919 年 5 月 28 日,《申报》一则关于“学生罢课之后”的新闻称:一是每逢单日印刷白话传单,随地分

发;二是组织露天演讲团,唤醒同胞发挥爱国精神。据此可知( )

A.五四运动得到各地积极响应 B.马克思主义在民众中得到广泛传播

C.新闻媒体助力五四运动爆发 D.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

9.1937 年 11 月,日军步兵 500 人和一个骑兵连向山西长治县进犯。八路军第 129 师一个连的兵力分散埋伏

在 10 里长的山地、道路附近,三人一组,五人一群,飘忽不定,时聚时散地打击敌人,经过几小时的战斗,

消灭日军近百人,击毁军车一辆。这一战役( )

A.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八路军充分发挥了游击战的优势

C.使华北地区成为抗战主战场 D.得到敌后根据地人民的大力支持

10.1949 年 12 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期间,先后参访了莫斯科的地铁站、汽车制造厂、飞机制造厂和集

体农庄;又前往列宁格勒参观了基洛夫机器制造厂、卫国战争中的城市防御工事;回国途中又去了西伯利亚

地区最重要的工业城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参访了该市自动推进联合收割机制造工厂。据此可知,毛泽东的

苏联之行( )

A.赢得了苏联对抗美援朝的支持 B.旨在学习苏联先进的工业理论技术

C.影响了新中国工业和城市建设 D.改变了中共对城市农村关系的认知

11.2004—2012 年连续 8 年,中央一号文件均聚焦“三农”问题。实施了免除农业税、粮食直补、增加补

贴、防止谷贱伤农,引导产销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等一系列惠农措施。

这( )

A.增强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动力 B.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提升了广大农民的技术水平 D.实现了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12.古代印度关于犯罪的惩罚规定如下:

所犯罪行 惩罚方式

杀害一个婆罗门 应该毁损自己、并三次投人火中,或者成为武装的人战斗的靶子

杀害一个刹帝利 应立誓守戒六年,并交出一千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杀害一个吠舍 应立誓守戒三年,并交出一百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杀害一个首陀罗 应立誓守戒一年,并交出十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这可以用来说明古代印度( )

A.社会等级矛盾较为尖锐 B.惩罚罪犯手段渐趋严苛

C.经济发展以畜牧业为主 D.通过法律强化等级秩序

13.1752 年,狄德罗《百科全书》第 1、2 卷出版,立即风靡法国,以至于在法国的大都会巴黎,贵族妇女

们都以看过《百科全书》为傲,精装的《百科全书》代替了描写浪漫爱情的小说,占据了她们梳妆台的角

落。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

A.妇女教育得到发展 B.科技事业广受关注 C.专制王权受到削弱 D.思想解放蔚然成风

14.英国 18 世纪兴起的“运河热”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到 19 世纪达到高峰。如 1894 年 1 月正式投入使用的

曼彻斯特通向爱尔兰海的人工通海运河,是世界十大运河之一,直到今天仍有船舶通航。“运河热”的出现反

映出英国( )

A.积极向外扩展工业技术 B.垄断组织对交通运输的控制

C.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增强 D.殖民扩张与海外贸易的深化

15.托洛茨基在《俄国革命史》中记述了 1917 年乡村的一个情形:一个社会革命党人把布尔什维克称为“强

盗”“叛徒”。农夫们则对社会革命党人大吼起来:“打倒这个恶棍,用石头砸死他!你从来没告诉我们——

土地在哪里!够了!让布尔什维克来吧!”这反映出( )

A.临时政府与农民对立严重 B.社会主义革命的群众基础扩大

C.农民支持新生的人民政权 D.世界大战引发了农村政治危机

16.1961 年,苏联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对美国来说犹如珍珠港事件,于是源源不断的资金从五角大楼、财政

部流向了兰德公司、IBM,国际电报电话公司……联邦基金援助占据了航空航天研究费用的 90%,电力和电子

设备研究的 65%,科学仪器的 42%。这表明,美国这一时期( )

A.大力推行国家宏观调控 B.依靠非政府力量发展科技

C.经济发展获得持续动力 D.政企之间的关系发生变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分)

材料 肃宗遭唐中衰,幸而复国,是宜正上下之礼以纲纪四方;而偷取一时之安,不思永久之患。彼命

将帅,统藩维,国之大事也,乃委一介之使,徇行伍之情,无问贤不肖,惟其所欲与者则授之。自是之后,

积习为常,君臣循守,以为得策,谓之姑息。乃至偏裨士卒,杀逐主帅,亦不治其罪,因以其位任授

之。……盖古者治军必本于礼,故晋文公城濮之战,见其师少长有礼,知其可用。今唐治军而不顾礼,使士

卒得以陵偏裨,偏裨得以陵将帅,则将帅之陵天子,自然之势也。……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

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然后大宋受命。太祖始制军法,使以阶级相承,小有违犯,咸伏斧质。是以上

下有叙,令行禁止,四征不庭,无思不服,宇内义安,兆民允殖,以迄于今,皆由治军以礼故也。岂非诒谋

之远哉!

——摘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根据材料,概括司马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予以评价。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分)

材料 传统的说法是,因袁世凯向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顽固派官僚荣禄告密,出卖了光绪帝和维新

派。荣禄为此乘火车连夜赶回北京,把该消息反馈给慈禧太后,促使其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捕杀维

新派,导致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但近几十年来,不少历史学家对此提出疑问。其理由如下:

一是,如果是袁世凯告密,当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时,其上谕中必定指名捕拿谭嗣同。因为谭

是游说袁世凯围颐和园劫持慈禧太后的人,属于“逆首”,慈禧太后绝不会放过他。何以上谕中只命捉拿康有

为、康广仁兄弟,没有谭嗣同?而且上谕中康有为的罪名是“结党营私,莠言乱政”,罪名较轻。如果有围园

劫太后之谋,则是大逆不道,罪在不赦,上谕中,何以轻轻放过?

二是,据袁世凯《戊戌日记》记载,其在八月初五日上午觐见光绪帝后,即乘火车回天津。“抵津,日已

落”,再赶到荣禄处告密,已在夜间。荣禄得知消息后,万难在当夜赶去北京,把消息反馈给慈禧太后。因为

当时北京、天津之间的火车通行不久,只有白天行车,没有夜车,也缺乏夜间行车的设备、经验与技术,即

使荣禄以直隶总督之尊也不可能下令加开一次夜车,而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却在八月初六日上午。

——摘编自戴逸《戊戌变法中袁世凯告密真相》

提取材料信息,论证“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与袁世凯告密无关”,并说明使用史料应注意的问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材料一 在 1694—1760 年这一时期,伦敦城中一系列全融业发展起来,主要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

市场等。伦敦金融城的银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英格兰银行,它是拥有垄断特权的、唯一的参股银行公

司;另一类是私人银行,它们主要提供贷款和票据贴现等业务,“向股票经纪人提供短期贷款,向各类工业

家和商人提供不超过一年的短期贷款”。伦教的私人银行与 17 世纪英格兰工商业和海外贸易不断发展有关。

伦敦作为英格兰最大的港口城市,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从事与港口航运业务和附属行业相关的工作,因此,

其城市职能的演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海外贸易的推动。

——摘编自范可媛《1694—1914 年伦离金融城的发展和演变》

材料二 晚清时期,我国商业银行大多数实行股份公司制的组织形式。当时很多商业银行都效仿西方银

行的经营模式和组织结构,其中,盛宣怀于 1897 年创办的中国第一家自办的新式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可

以说完全是根据汇丰银行的模式效仿而来的。它是中国第一家“招集商股”“合力兴办”起来的股份制商业银

行,招股方式与汇丰银行毫无区别,即先选聘总董、拟定银行章程、展开招股建行工作、在各通商口岸发布

招股公告等。如通商银行成立时,最先核定总股本为 500 万两,但是由于当时募集不齐,所以先收半数 250

万两,其余部分直到 1898 年才收齐,另与户部商议并向其借款 100 万两。

——摘编自纪彦彬《中国的银行体系变迁研究(1940—193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694—1760 年英国银行业发展的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银行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2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近代银行业发展的因素。(4 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在 16 世纪至今约五百年的时间里,西方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

如下的规律:思想启蒙带动科学进步,从而引发技术革命,进而促进社会发展,最终又产生新的思想启蒙。

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便与法国思想启蒙运动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是其直接结果,至此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确

立。与西方不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是中国被迫走上近代化道路之后才开始的。辛亥革命是在 20 世纪对中

国影响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其具有政治革命和思想启蒙的双重意义。

——摘编自陈琛《探究中西方启蒙在社会发展转型中的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

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 届高三 12 月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周公在分封诸侯时,鼓励他们应该按照封地原有的治理模式进行治理,同时也会用周

朝的制度法律予以约束,这一治国方略反映出周王室从实际出发,因地治宜的治国理念,体现了一定的灵活

性,故 C 项正确;A、D 两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汉文帝致力追求明君贤主的德治业绩,体现出对天命天道的敬畏、自省立场和对

君道、吏治的道德关切,反映出汉文帝遵循了儒家和道家的治道传统,故 A 项正确;B 项从材料无法体现,

排除;察举制创立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 134 年),排除 C 项;D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3.【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南朝齐政权中出身寒微的官员不能改变门第,进入士族行列,士族根本看不起寒

士官员,即使皇帝也无法改变这一问题,反映出士庶等级难以逾越,故 B 项正确;材料是一个案例,看不出

“趋势”,排除 A 项;选官制度、官员升迁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C、D 两项。

4.【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唐朝后期,东南的藩镇解决了中央政府的粮荒,说明唐朝中央政权对部分藩镇仍

有一定的向心力,故 A 项正确;B、C 两均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体现了禁军对中央政权的威胁,而

不涉及藩镇割据对中央的削弱,排除 D 项。

5.【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明清时期,广东高州、雷州一些州县甘蔗种植广泛,蔗糖榨制普遍,且蔗糖之

利,几与谷相半,反映出这些地区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故 B 项正确;粮食作物产量、人地矛盾在材料中均没

有涉及,排除 A、C 两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 D 项。

6.【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前后,部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面对严峻的社会问题提出的一系列见解和主

张,表明这些知识分子关注现实的经世情怀,故 C 项正确;材料并非都是关于鸦片战争前的形势,“徐筹制夷

之策”可以看出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 A 项;材料并非都是警示列强侵略的,排除 B 项;鸦片战争前后,民

众的民族意识并未觉醒,排除 D 项。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不断侵入我国东北地区,并与日本产生利益矛盾,最终

形成日、俄势力分据中国东北的局面,这说明当时列强强占中国领地,划分势力范围,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故 D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列强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而且列强之间的矛盾并非无法调和,他们为了利益也

会相互妥协,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民众的反应,不能说救亡图存成为共识,排除 B 项;C 项说法根

据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8.【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五四运动期间,广大学生利用白话文向广大人民宣传爱国精神,白话文成为了学

生和知识分子发动广大群众的利器,故 D 项正确;各地积极响应、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在材料中都没有体

现,排

除 A、B 两项;材料信息是在五四运动爆发后,排除 C 项。

9.【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在八路军伏击日军的这场战役中,“三人一组,五人一群,飘忽不定,时聚时散地

打击敌人”这正是运用了游击战术,在敌强我弱的局面下取得胜利,故 B 项正确;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

话是 1937 年 9 月的平型关大捷,排除 A 项;华北地区不是抗战主战场,排除 C 项;材料中没有根据地人民支

持的相关信息,排除 D 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在苏联访问期间,参观的都是工业城市中的工业技术,结合所学,新中国成

立后推行“一五”计划,大力发展重工业,明显是受苏联的影响,故 C 项正确。此时朝鲜战争尚未开始,排

除 A 项;毛泽东访问苏联主要目的是与苏联签订新的条约,而不只是学习工业技术,排除 B 项;毛泽东的苏

联之行是否改变了中共对城市农村关系的认识,在材料中都没有涉及,排除 D 项。

11.【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2004—2012 年,中央聚焦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有助

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从而提高农民消费水平,进而拉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故 A 项正确;B、C 两项均与材料主

旨不符,排除;D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12.【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下,对罪犯的惩罚明显带有等级性,说明印度的等级秩序是受

法律保护的,故 D 项正确;A、C 两项均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B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3.【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百科全书》出版后广受人们关注,说明启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故 D 项正确;

A、B、C 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4.【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英国“运河热”的兴起适应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反映出英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故

C 项正确;英国修建运河主要是出于方便运输的需要,不是为了向外扩展工业技术,排除 A 项;材料不涉及

垄断组织,排除 B 项;运河与殖民扩张、海外贸易的深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 D 项。

15.【答案】P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俄国农民支持布尔什维克党,这就说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群众基础得到扩大,

故 B 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临时政府的信息,排除 A 项;从材料信息可知,当时苏维埃政权还未诞生,排除 C

项;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6.【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在国防和先进工业科技领域大力投资,这表明美国大力推行

宏观调控,故 A 项正确;美国主要是依靠政府力量发展科技,排除 B 项;材料只是说美国政府支持发展高新

技术,不能得出经济发展获得持续动力,排除 C 项;材料可以看出政府支持推动科技发展,政企关系变革没

有材料支撑,排除 D 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答案】

观点:唐肃宗复国,未能整顿纲纪礼仪;将帅任命程序不当,军队上下失序,缺乏节制,中央权威严重削

弱;宋军法严明,国泰民安,都是以礼治军所致。(6 分)

评价:司马光看到了唐代中后期蒲镇割据的弊端,但也有抬高宋朝之意,忽视了宋代政治的弊端。(2 分)

【解析】根据材料“是宜正上下之礼以纲纪四方,而偷取一时之安,不思永久之患”可以得出“肃宗复国,

未能整顿纲纪礼仪”;根据材料“国之大事也,乃委一介之使……无问贤不肖……治军而不顾礼”可以得出

“军队上下失序,缺乏节制,严重削弱中央集权”;根据材料“太祖始制军法……上下有叙,令行禁止”可以

得出“宋朝军法严明,中央集权强化”。司马光看到了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危害,通过对比,表明宋朝的国家

治理更为先进,但这其中也夹杂有个人情感因素,有抬高宋朝之意。

18.【答案】

信息 1:“上谕中只命捉拿康有为、康广仁兄弟,没有谭嗣同”“上谕中康有为的罪名是‘结党营私,莠言乱

政’”。(1 分)

论证 1: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时,并不知晓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有围园劫太后之谋,这表明其并未接到袁世

凯的密报。(2 分)

信息 2:“袁世凯赶到荣禄处告密,已在八月初五日夜间。荣禄得知消息后,万难在当夜从天津赶去北京,把

消息反馈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却在八月初六日上午”。(1 分)

论证 2:戊戌政变爆发时,袁世凯、荣禄等人尚在天津,还没来得及赴北京向慈禧太后告密。(2 分)

注意的问题:尽可能使用原始史料;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注意作

者的立场和目的。(2 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为史料实证题。材料对传统的“袁世凯向荣禄告密,出卖光绪帝和维新派”观点提出了质疑。

其证据之一是“慈禧颁布的上谕中没有抓捕谭嗣同的内容”,其二是“荣禄和袁世凯当时在天津,不可能连夜

到达北京去告密”,据此予以展开说明即可。

中国史料浩如烟海,在选用过程中尽量使用一手原始史料,一定要注意甄别、互证,同时要注意写作者所持

有的立场,同样会影响史料的价值。

19.【答案】

(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深入;重商主义思想流行;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思想解

放运动深入发展。(8 分,答出四点即可)

(2)特点:采用股份制形式;深受西方影响;具有一定的官方色彩;呈现近代化特征。(6 分,答出三点即可)

影响:推动了民族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金融业的近代化;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助推了近代社会的变革;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变迁。(6 分,答出三点即可)

(3)因素: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工商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社会需求。(4 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第一问,根据时间“1694-1760 年”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英国正处于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和殖民扩

张,重商思想流行,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政治方面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思想方面则是思想解放运动深入发

展。

第二问,根据材料“大多数实行股份公司制的组织形式”可以得出“采用股份制形式”;根据“当时很多商业

银行都效仿西方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组织结构”可以得出“受西方思想影响”;根据“盛宣怀”“与户部商议并

向其借款 100 万两”及所学可知,当时的银行带有一定的官方色彩;结合所学可知,近代银行已经具备近代

化特征。

中国近代银行的诞生与发展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三问,影响近代银行业发展的因素可以从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社会需求、工商业经济发展等角度考虑。

20.【答案】

示例:

论题:中西方的思想启蒙进程具有明显差别。(2 分)

阐述:西方在迈入近代化的进程中,以思想解放运动为先导,文艺复兴促进了思想解放,激发人们探索世

界、探求新知,推动了新航路开辟和科学研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

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又进一步促进了思想启蒙运动由人的解放到社会的改造,通过构建天赋人权、民主法制

等社会规则反对封建制度,进而推动了美国、法国等资产阶级革命,并影响了整个世界。而中国近代民族危

机严重,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艰巨,救亡图存成为近代国人的首选,思想启蒙让位于革命运动,戊戌变法、辛

亥革命在促进政治近代化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之后更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潮流的冲击下,

中国革命和道路的选择转向了马克思社会主义。(8 分)

总之,由于国情不同,中西方在近代思想启蒙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不同,也影响了各自的发展道

路。(2 分)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材料讲述的是西方启蒙思想引发技术革命,从而促进社会发展,而中国是被迫

走上近代化道路之后才开始思想启蒙,据此可以得出论题“中西方的思想启蒙进程具有明显差别”。可以分别

阐述西方的思想启蒙运动如何推动社会改造,而中国又因为独特的社会现实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最后总结

概括。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