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享文档>基础教育>试卷试题>2024届衡水名师卷高考模拟压轴卷(二)-语文+答案
2024届衡水名师卷高考模拟压轴卷(二)-语文+答案
格式:pdf页数:10页大小:582.9 K上传日期:2024-05-01 08:40浏览次数:244侵权/举报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语文(二)

本试卷共8 页,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考场号、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

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

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

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1 分钟,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可完成经典超级计算机1 亿年才能完成的任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被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访问超过 7000万次……当前,我国战

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未来产业加快布局,新技术、新产业对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带动

效应更加突出。

全球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工智能、量子信

息、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突破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推动高质

量发展,迫切需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

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的

提出,意味着我们要摆脱以往依靠大量资源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

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发展新

动能;也意味着我们要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颠覆性技术。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掌握发展的

主动权,迫切需要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

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建设现代化

产业体系,进而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之举。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突破发展瓶颈制约、

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迫切需要以新质生产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

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

用日益彰显。同时,以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为代表的未来产业,也正在实现

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有望成长为未来的新兴产业。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越是前沿产业,越是需要高科技来支

撑。要紧紧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攻关,加

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等方面的主体地

位,鼓励企业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完善从基础研究、技

术应用到工程化、产业化的创新链条,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

产力转化。同时,也要切实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优化科技创新的法律政策和文化环境,

形成全社会支持创新、参与创新、推动创新的良好氛围。

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深刻认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激发创新

主体活力,培育新兴产业竞争力,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从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

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摘编自海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材料二: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技术驱动生产力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演化历程。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和演化,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

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实现着对产业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的渗

透和赋能,而且推动着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的深刻变化。数字技术已成为新一轮科技

革命的主导技术,并赋予生产力新的内涵,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就反映了新一轮技术创

新引领经济社会变革与发展的趋势。

数字技术赋予了生产资料的数字化属性。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劳动者和生产资

料,任何构成要素的变革都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马克思认为劳动资料更能彰显一个社会经济时代的主导特征,提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

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在数字经济时代,数

字技术链接、渗透、赋能万物,赋予了劳动资料数字化的属性。智能传感设备、工业机

器人、光刻机、云服务、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劳动资料,在算力、算法上所展现出的高

链接性、强渗透性、泛时空性,都是以往任何技术革命无可比拟的,直接作用于数据这

一新型劳动对象,实现了与再生产各环节的深度融合,打破了时空限制,推动资源要素

快捷流动和高效匹配,推动着生产力的跃迁。

新质生产力是与数字化的生产资料相适应的生产力跃迁。历次技术革命都会引致生

产力跃迁,形成特定时期的新型生产力。在蒸汽机时代,纺织机的发明和水力的应用,

使生产力克服了劳动过程中体力的限制,发生了质的飞跃。在电气化时代,冶炼技术、

内燃机和电力技术的突破,催生了大规模流水线作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

放。在数字时代,生产力随着构成要素的数字化变革而发生新的跃迁,进一步形成新质

生产力。由于数字化劳动资料的内在属性与技术创新关联紧密,因此,新质生产力呈现

出技术创新驱动主导的典型特征。一是涉及领新,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技术、智能

制造等技术群逐渐聚合并引发“技术奇点”,不断催生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

模式;二是技术含量高,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是不断摆脱要素驱动的数量型

增长模式,日益体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

(摘编自戚聿东、徐凯歌《加强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势头颇为强劲,对我国的新技术、新产业的高

质量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牵引作用。

B.当前,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结构剧变,需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来推动高质量发展。

C.数字技术赋予新质生产力新的内涵,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导技术,已经推动了

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发生变化。

D.以往任何技术革命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都无法和数字技术革命相比,数字技术革命打

破了时空限制,推动着生产力的跃迁。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当今世界发生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影响范围广泛,对创新技术的要求更高。

B.中国式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现代化,这要求我们要摆脱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

C.培育形成新产业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突破发展瓶颈制约。

D.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创新,激发创新可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撑。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前三段的论述范围由我国及全球,凸显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迫切性。

B.材料一采用引出论题、分析论题、总结论题的论证结构,层层递进,深入剖析。

C.材料二第二段论证紧扣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展开论述,充分体现论述的逻辑性。

D.材料二末段进行对比,突出数字化劳动资料的内在属性与技术创新关联的紧密。

4.材料一开头一段使用了“1 分钟”“1 亿年”“200 多个”“7000 万次”几组数量词,请简析其

作用。(4 分)

5.我国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并

分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霜华柏木铺 左中美

“归路苦悠悠,行人欲白头。泉声偏聒枕,虫语自鸣秋。金尽囊余被,孤灯月满楼。

壮心搔不著,时起问更筹。”这是清乾隆年间贡生、保山人氏宁毓贤的《柏木铺旅舍》

诗。柏木铺位于漾濞县城隔江对面的飞凤山东侧,是古西南丝绸之路上的一处古驿村庄,

离城约只三里,但因有飞凤山东翼相隔,不闻城中市声。

依诗中“归路苦悠悠”之叹,诗人想是从远方归来,沿着古道一路西行,意欲回去

保山故里。一日长路之后,走到了古驿柏木铺,当夜便在此间歇息。本来,一日长路的

辛劳应会让诗人在古驿的旅店中酣然入眠,犬吠不觉,而事实上诗人却不能入眠,且因

不能入眠而嫌村下泉声聒枕,怪秋虫夜鸣唧唧。这一切的因由,近看或是那一句“金尽

囊余被”的窘涩;若是放远了看,漫洇在整首诗中的深浓愁绪,皆起因于“壮心搔不

著”。一个读书人,总不免踌躇满志,却怎奈世事多艰。这是一趟失意的归程,夜里幽

幽的泉声和虫声让人觉得聒噪,窗外的满目月华,却尽显室内孤灯之清冷。长夜难

寐,诗人于是一次次起来问更。归路还远,待天亮起程,还要继续踏上新一天的漫漫路

途,

或许是经了一夜歇息,精力恢复;又或许是清晨时光,看日出东方,万山清明;当

然,更或许是因为人生得意,意气风发,与《柏木铺旅舍》的幽苦气息不同,同是清代

人的腾冲举人尹艺的《发柏木铺》则显得气势开阔,意绪昂扬:“戎旦征人早,桥头日

已红。点苍千岭雪,漾濞一江风。隔岸炊烟合,前村野水通。数声何处雁?飞入五云

中。”

想着那也是一个秋天,只是时令应该是暮秋了。早起的诗人从古驿出发,却发现

日头比他这赶路的人还要早,已然照到了村下小河的桥上。苍山众峰高处此时已披上了

白衣,村下沿着峡谷间的漾濞江吹来的秋风带来点点凉意。隔着小河的对岸村中,炊烟

袅袅,丝丝缕缕。不知何处有数声雁鸣传来,待细觅身影,却早已飞入了高处的层层云

彩间。

朝阳,炊烟,雁阵,云彩,更加上点苍千岭雪。从这里早发柏木铺的诗人尹艺,

看其自誉为“征人”,应当是一次离家远行,且极有可能是一次赴考。由诗中早起赶路

所见的开阔、清朗的风景画面里,见出的是诗人的万里意气、满怀壮志。那飞入五云中

的雁阵,更是诗人对自己未来人生的憧憬。诗书作有凭,来日望登高;愿作大鹏游,一

飞冲霄汉。

在《徐霞客游记》中,徐霞客过柏木铺后,“循南坡而西向上……有寺东向,当坡

嘴中悬,是为舍茶寺,就而饭。”据记,这舍茶寺便是后来多见于诗文的大觉寺,一个

“悬”字,显出其所处地势之险陡。寺在秀岭坡上,有门楼名为“放雪楼”,历代以来

过往此处的文人士子常多有题诗。曾任云南提督学政的清人吴自肃有《登放雪楼》诗:

“柏木高悬一孤寺,登楼遥望客踌躇。虚心竹许栽千个,碍眼松须伐数株。自有云光供

吐纳,莫教雪影起模糊。当前面目还他好,拟作庐山笑腐儒。”

诗中一个“悬”字,一个“孤”字,再一次见出此山之陡、此道之艰、此寺之险。

想那时,提督学政大人沿着徐霞客走过的古道一路行来。以其当日之身份,前日里想是

住在漾濞古城作了一两日的巡察停留,夜间住在古城临江的客舍里。次日离城早行,经

柏木铺,上秀岭坡,辛苦行至大坡高处的大觉寺,登楼放眼远望,不禁满怀踌躇。虚心

竹和碍眼松是近前的所见,云光和雪影是远处的风景,而眼前所见所感,莫不是作者内

心之照、人生之境。

据说上世纪 30 年代末为抗战修筑滇缅公路时,大觉寺因修路的需要挪了一个位置。

有了公路后,古道上的人马行客渐渐往公路而去,大觉寺由此慢慢淡出了行人的视野。

山下的柏木铺亦如是。隔着村下的石月亮河,滇缅公路从相隔数百米的对面斜斜向上而

去。在两株并排而生、枝柯相连的数百年的古榕树下,徐霞客和众多曾行经此地的诗人

早已融入村庄的往事,千年来行经此地的叮咚马帮化作了村庄的记忆。村中那座“绣岭

连云”石坊是重建的,坊下十余米的古榕树下,石板古道上还留有旧年的印迹。

想是因为村口那两株遮天蔽日的古榕树,因为树下那行过千年马帮的石板古道,

古驿村庄柏木铺有着一种端然且幽然的气息。明明距县城那样近,却完全隔绝了外界的

嚷嚷声息,就连隔河对面滇缅公路上每天往来不息的车流,似乎也不能影响到它的静宁。

而另一方面,明明是这样古老、清宁的村庄,近切地守着一方原初的山水,它却又并不

自塞,榕树下的古道向着两端远远伸开,便连接起丝路千年的悠悠往事,连通向星汉灿

烂的大地远方。

以一条古道为笔,记录下它的久远往事;以一方山水作纸,书写着它的四季轮回。

被东侧的石月亮河和西侧的飞凤山河从两侧轻轻环抱的古村柏木铺,数十户人家倚坡而

居。村庄高处有武侯祠,村庄脚下二河相汇处有文昌阁。古村柏木铺安静清幽,小桥流

水,古道人家;马帮远去,古树依然。在两株古榕树下不远处,有人家像旧时那样靠路

旁经营着小卖店。人进了村,沿着古道一路走到树下,看眼前石坊流水、马帮行客,千

年的往事伴着山风,扑面而来。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柏木铺因离城三里且有飞凤山东翼的遮蔽,所以悠然静谧,不受城市喧闹干扰。

B.作者设想宁毓贤回乡途中在柏木铺住了一夜,这一夜他想到自己经历,愁苦难眠。

C.从《徐霞客游记》可知,大觉寺地势险陡,这种地势使提督学政吴自肃深有感触。

D.柏木铺曾让许多文人骚客感怀不已,但因抗战时道路改线不得不淡出人们的视野。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句子中“一次次起来问更”和《归去来兮辞》中“问征夫以前路”异曲同工,都在细节

描写中寄寓了相同的情感。

B.句子语义上将《柏木铺旅舍》和《发柏木铺》两首诗联结起来,能引发人们将两首

诗的意境及情感进行深度的比较。

C.句子铺叙景物,画面感十分强,开阔、清朗的画面里充溢了诗人的万里意气和满怀

壮志,寄寓了诗人的人生憧憬。

D.句子中“想是”是作者对柏木铺具有端然且幽然气息原因的探寻,凸显了古榕树和石

板古道所独有的历史韵味。

8.如今的柏木铺给读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简要概括。(4 分)

9.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中提到写景抒情散文“都表现了作者

眼中的自然美,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霜华柏木铺》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孟尝君逐于齐而复反。谭拾子迎之于境,谓孟尝君曰:“君得无有所怨齐士大夫?”

孟尝君曰:“有。”谭拾子曰:“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不知。”

谭拾子曰:“请以市谕。市,朝则满,夕则虚,非朝爱市而夕憎之也,求存故往,亡故

去。愿君勿怨!”孟尝君乃取所怨五百牒削去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四》)

材料二:

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

去。冯骓曰:“臣可以入泰,必令君重于国而奉邑益广。”孟尝君乃约车币而造之。冯骓

乃西说秦王曰:“秦齐雄雌之国也,雄者得天下矣。”秦王跽而问之曰:“何以使秦无为

雌而可?”冯骓曰:“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背齐入

秦,则齐国之情,尽委之秦。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如有齐觉悟,复用孟尝君,则

雌雄未可知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驩辞以先行,至齐,

说齐王曰:“夫秦齐雄雌之国,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秦为雄

而齐为雌。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而益与之邑以谢之?”齐王乃召孟尝君而

复其相位,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秦之使者闻,还车而去矣。

齐王毁废孟尝君,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

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

之。”冯驩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谢也,

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

“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趣市者乎?

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

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闻先生

之言,敢不奉教焉?”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每涂对一处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今君A 失位B 宾客C 皆去D 不足以怨士E 而徒绝F 宾客之路G 愿君遇H 客如故。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得无,恐怕之意,与《促织》“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中的“得无”词义相同。

B.币,指钱币、货币,与《屈原列传》“厚币委质事楚”中的“币”词义相同。

C.跽,即长跪,两膝着地,上身挺直。如《鸿门宴》中有“项王按剑而跽”。

D.遇,指对待、款待,与《鸿门宴》“不如因而厚遇之”中的“遇”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孟尝君身处逆境的时候,冯驩主动请缨,请求前往秦国,说这样能让他在齐国更加

富贵。孟尝君做好准备后送冯驩前往。

B.冯驩到了秦国游说秦王,说秦齐两国实力接近,无法双雄并立,引发了秦王对称雄问

题的兴趣,自然而然引出孟尝君的话题。

C.冯驩劝秦王趁着孟尝君对齐王心怀怨恨,且齐国尚未觉悟而没有起用孟尝君,大张旗

鼓地把孟尝君接到秦国,掌握齐国国情。

D.材料二和材料一都是以记言为主,但前者的人物语言更详细,记事成分更多且有一定

的曲折,人物形象也更丰满、更生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君知之乎?

(2)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

14.冯驩游说秦王和齐王而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贺新郎游西湖 刘 过

睡觉莺啼晓。醉西湖两峰日日,买花簪帽。去尽酒徒无人问,唯有玉山自倒。任

拍手儿童争笑。一舸乘风翩然去,避鱼龙不见波声悄。歌韵歇,唤苏小。

神仙路远蓬莱岛。紫云深参差禁树,有烟花绕。人世红尘西障日,百计不如归好。

付乐事与他年少。费尽柳金梨雪句,问沈香亭北何时召。心未惬,鬓先老。

[注]玉山自倒:形容喝醉了酒。沈香亭:亦作“沉香亭”。唐时宫中亭名。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词人早晨在莺啼声中醒来,到西湖游玩,买花簪帽,饮酒作乐,沉醉于其中。

B.因为被儿童们拍手嘲笑,词人心情郁郁,后来坐着一只小舟乘着风悄然而去。

C.词人认为蓬莱路远而难以到达,而现实生活也不令人满意,所以有回家之思。

D.两阙词侧重点不同,上阕侧重于叙写作者游览西湖的状况,下阕侧重于抒情。

16.这首词和柳永的《望海潮》都细致描绘了西湖景象,但借以表达的情感却完全不同,

请结合两首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上阕先展现宏阔的视野,接着点明地点和季节,而

“______,______”两句既紧承首句,又在构图上以曲线绵延与散点铺展相映成趣。

(2)归有光《项脊轩志》中“______,______”两句,直接交代了自己在文中要表达的

复杂情感。

(3)小明在元宵节晚上到城隍庙参加猜灯谜的活动,看着衣着靓丽、笑容满面的人们,

不禁吟出“______,______”的古代诗歌名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我长久地、仔细地看过河水的流动,并不是______的,而是弯弯绕绕不断打着旋

儿,将浮萍、草芥、枯木,甚至房屋卷进去又吐出来,也将日光、月光卷进去又吐出来,

动作如此柔曼,如此笃定,我经常看得入迷。

一条河流的源头,往往是在雪山,在草原,甚至在荒漠,基本都是在内地。从无到

有,从细小到阔大,有可能挤在荒原,有可能流入市镇,渐渐为众人所知。一条河从源

头起步,可能流不多远就干涸了,那便销声匿迹了,或者融入别的河流,更加显赫,然

而,也从此失去自己的轨迹。一条河只有纳入众多河流,才能不断壮大,才能行之久远。

一条河只有经过大起大伏,才能获取能量,才能激流勇进。一条大河,______也好,

受到关注也好,它只在自己的流淌里,也只需在意自己的流淌。甚至不须在意对人有没

有用,有没有用不是它该考虑的,它只用考虑流淌,尽情地流淌,并壮大,并奔腾。在

它成就自己的时候,自然也会成就别人。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 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一条河流的源头,往往是在雪山、草原、荒漠等内

地。”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5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我们的颈椎很多肌肉包裹,低头的姿势会造成使颈椎后方的肌肉被拉伸,就像一根

橡皮筋被拉直,处于紧绷的状态。如果长期处于低头的姿势,______,导致肌肉劳损,

出现颈部疼痛。长此以往会引起颈部肌肉力量下降,颈椎受力的增加导致颈椎病的高发。

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长时间伏案工作,或者是长时间低头玩游戏,导致肌肉劳

损,网上也流传着各种方法来缓解颈部的不适,比如说有人热衷的“吊”脖子。___

___,因为“吊”脖子模拟的是临床中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牵引,并不适用于治疗肌

肉劳损。

还有不少人认为,既然前面提到了,颈椎出问题,是因为长时间低头,那么我只要

“反向操作”,______,是不是就可以保护颈椎了呢?这种做法也是不科学的。长时

间保持一个姿势,不论是低头看手机或者是仰头看手机,都可能会带来肌肉劳损。

20.下列句子中的“我”和“那么我只要‘反向操作’”中的“我”,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所以你们不要事事都针对我。

B.张明一回到家就对妈妈说:“妈,我要不要买点菜?”

C.每一个公民都应该这样说,我不为国奉献,谁为国奉献!

D.校长经常用“我明年一定要考上理想大学”来鼓励同学们。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意。(4 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950 年,按照“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的定义: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

对话而不能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称这台机器具有“深度学习”的能力。1997年5

月 11 日,电脑依靠“深度学习”的方式首次击败了等级分排名世界第一的棋手。人们

惊呼科技的神奇。2023年3月 20 日,百度官宣“文心一言”将在三月份完成内测,面

向公众开放。“文心一言”有文学创作、商业文案创作、数理逻辑推算、中文理解、多

模态生成等五大能力。人们在惊呼科技发展的同时有了许多担忧。

其实,在解决特定领域复杂问题时人工智能的效率千百倍甚至亿万倍于人类。但人

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立足于程序,而人类的深度学习立足于人类的思想、想象和智慧,这

些是技术永远无法触达的。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语文(二)答案

1.B【解析】A 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对我国的新技术、新产业的高

质量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牵引作用”混淆关系,应是新技术、新产业对高质量发展起到了

良好的牵引作用。C 项,偷换概念,应该是“赋予生产力新的内涵”。D 项,扩大范围。

原文说“……等数字化劳动资料,在算力、算法上所展现出的高链接性、强渗透性、泛

时空性,都是以往任何技术革命无可比拟的……打破了时空限制……推动了生产力的跃

迁”,仅在上述方面存在一定的比较,并不是所有方面。

2.C【解析】在原文中,培育形成新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条件,而在选项中,形成

新质生产力变成了培育形成新产业的条件。

3.D【解析】文中对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数字化时代技术革命与生产力关系的介绍

同质同向,都是在论证前面所说的“历次技术革命都会引致生产力跃迁,形成特定时期

的新型生产力”,并非进行对比,也没有论证和突出“数字化劳动资料的内在属性与技术

创新关联的紧密”。

4.“1 分钟”和“1 亿年”相比,数量差距大,凸显了我国新技术、新产业方面取得的巨大

成就。“200 多个”“7000 万次”凸显应用范围广泛及频率之高。列举大量数据,增强了

文章的准确性和说服力。(每点2 分)

5.培育形成新产业。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

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创新步伐。不断摆脱要素驱动的数量型增长模式,推动实

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高质量发展。以创新为引领。整合科技创新

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并切实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每点2 分)

6.A【解析】原文“离城约只三里”,说明距离不远,但并没有提到这个距离和柏木铺不

受城市干扰有关联。“所以”强加因果。

7.A【解析】两者暗含的情感是明显不同的,这篇文章的情感是失意之人急切想要回家

的情感,而《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的情感则是急切要回家的喜悦之情。

8.古老、清宁,保持原初的风貌,却并不闭塞。有着悠久、显赫的历史却并不喧嚣

和张扬。(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

9.作者既直接描写了眼中的柏木铺美景,也借助几首诗歌展开丰富的想象,虚写了柏

木铺的景象,多角度展现了柏木铺的自然美。作者在引用诗句时大多分析了诗人的人

生境遇,表达了对他们人生意绪、情怀、境界的理解,借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思

考;作者记述了柏木铺的文化遗迹、历史变迁和如今风貌,在此基础上表达了自己的感

悟与思考。(每点3 分)

10.BDG【解析】由原文“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可推知,

第一处停顿应在B 处,第二处应停顿在D 处,即“今君失位,宾客皆去”;“愿君遇客如

故”是对孟尝君提出的希望,“遇客如故”是“愿”的宾语.故“愿”之前G 处停顿一次。

11.B【解析】“币,指钱币、货币”错误,文中与《屈原列传》“厚币委质事楚”中“币”均

指礼物。

12.C【解析】“大张旗鼓地把孟尝君接到秦国”错误,原文是“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

即偷偷地把孟尝君接过来。

13.(1)事情有必定产生的,道理有自然的形态或规律,您了解吗?(“至”“固然”各1分,

句意2 分)

(2)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的蛊惑(被秦国和楚国的毁谤蛊惑),认为孟尝君独揽齐

国大权,于是罢免孟尝君的官职。(“惑于秦、楚之毁”句式、“擅”各1 分,句意2 分)

14.秦王齐王都有称雄的野心。孟尝君的确是有价值之人。能够巧妙利用时间差。

(每点1 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孟尝君被齐国驱逐出境又返回来。谭拾子到边境迎接他,对孟尝君说:“您恐怕对

齐国的士大夫有所怨恨吧?”孟尝君说:“有的。”谭拾子说:“事情有必定产生的,道理

有自然的形态或规律,您了解吗?”孟尝君说:“不了解。”谭拾子说:“请让我以市场为

比喻。市场早晨人满满的,晚上就空荡无人,这并不是人们早晨喜欢市场,晚上就厌恶

市场.只是因为人们想找需要的东西,所以就前往,没有东西了,所以就离开。希望您不

要怨恨别人!”孟尝君于是就把五百块小简上刻的仇人名字削掉。

材料二:

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的蛊惑(被秦国和楚国的毁谤蛊惑),认为孟尝君独揽齐

国大权,于是罢免孟尝君的官职。宾客们看到孟尝君被罢了官,都离开了他。冯驩说:

“我可以去秦国,一定让您在齐国更加被看重,食邑更加宽广。”孟尝君便准备了马车和

礼物送冯驩上了路。冯驩于是向西游说秦王说:“秦国齐国是决一雌雄的国家,雄武之

国得天下。”秦王挺直身子长跪着问冯驩说:“要使秦国避免成为软弱无力的国家该怎么

办才好呢?”冯驩回答说:“使齐国受到天下敬重的是孟尝君,如今齐国国君因为毁谤之

言而把孟尝君罢免,孟尝君心中怨愤,如果离开齐国进入秦国,那么齐国的国情都将为

秦国所掌握。您赶快派使者载着礼物暗地里去迎接孟尝君,如果齐王明白过来,再度起

用孟尝君,则谁是雌谁是雄还是个未知数。”秦王听了非常高兴,就派遣十辆马车载着

百镒黄金去迎接孟尝君。冯驩告别了秦王而抢在使者前面赶往齐国,到了齐国,劝说齐

王道:“秦国与齐国是两个决一雌雄的国家,现在我私下得知秦国已经派遣使者带着十

辆马车载着百两黄金来迎接孟尝君了,那么秦国是强大的雄国,齐国就是软弱无力的雌

国。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赶快恢复孟尝君的官位并给他增加封邑来向

他表示道歉呢?”齐王于是召回孟尝君并且恢复了他的相位,同时还给了他原来封邑的

土地,又给他增加了千户。秦国的使者听说,就调转车头回去了。

齐王因受毁谤之言的蛊惑而罢免孟尝君,后来召回并恢复孟尝君的官位,冯驩去迎

接他。孟尝君感叹说:“我素常喜好宾客,接待宾客从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有食客三

千多人。宾客们看到我一时被罢官,都背弃我而离去。如果有再见我的,我一定唾他的

脸,狠狠地羞辱他。”冯驩收住缰绳,下车而行拜礼。孟尝君立即下车还礼,说:“先生

是替那些宾客道歉吗?”冯驩说:“并不是替宾客道歉,是为您的话说错了。事物有必然

达到某个阶段的,情况有本来如此的,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孟尝君说:“我不明白

说的是什么意思。”冯驩说:“活着的一定有死亡的时候,这是事物必然达到的阶段;富

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情况本来就是如此。您难道没看到人们奔向市集吗?

天刚亮,人们侧着肩膀争夺入口;日落之后,经过市集的人甩着手臂连头也不回。不是

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中已经没有了。如今您失去了

官位,宾客都离去,不能因此怨恨宾客而平白截断他们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像过去一

样对待宾客。”孟尝君连续两次下拜说:“听了先生的话,怎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导呢?”

15.B【解析】错在“因为被儿童们拍手嘲笑,词人心情郁郁”。从“任”字可知,词人并不

怕儿童拍手笑。从“翩然去”可知,词人内心并不郁郁。

16.这首词多角度描绘西湖美景,既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赞叹喜爱之情,又表达了一

种落寞之情,寄寓了词人年华已逝、期待受到重用的情感。《望海潮》则通过对西湖

美景的赞美,表达对杭州太守的赞颂之情,暗表希望对方提携之意。(每点3 分)

17.(1)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2 分)

(2)多可喜 亦多可悲(2 分)

(3)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衣

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时天上著词声(2 分,此题为

开放性试题)

18.一往无前无人问津(每处1 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语境亦可得分)

19.原句用了四个“在”,强调了河流源头的不同位置;改句则没有这样的效果。(2分)

原句所用的“甚至”在强调之外还有意想不到的意味,“基本”则是对前面所述的总结;

该句无此意味,且层次关系单一。(2分)原句中每一个地点独立成句,构成排比句,

具有音韵美,而改句则是单调的陈述语气。(1 分)

20.C【解析】材料中“我”使用的第一人称泛指所有人。A、B 项指自己一方。C 项,泛

指所有人。D 项,指不含说话人在内的其他人。

21.肌肉很容易疲劳 实际上这个方法是错误的仰头看手机(每处2 分,意思对

即可)

22.我们的颈椎被很多肌肉包裹,低头的姿势会使颈椎后方的肌肉被拉伸,就像一根橡皮

筋被拉直,处于紧绷的状态。(成分残缺,在“颈椎”“很多肌肉”之间加上“被”;句

式杂糅,删除“造成”。4 分)

23.【立意指导】

作文材料由两段组成。第一段材料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彰显了人工智能的快速发

展,凸显了深度学习的积极作用。同时这段材料中“惊呼科技的神奇”“在惊呼科技发展

的同时有了许多担忧”,体现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态度的变化。引发我们思考该怎样面对

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第二段将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和人类的深度学习进行比较,指

出人工智能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这也是对前文“许多担忧”的一种呼应。综合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上面作文材料以“深度学习”为核心话题,既展现了其发展的成果,也提出了人

们的担忧,还比较了其区别。

参考立意:

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端正对待人工智能的

态度;人类的思想和智慧是深度学习的本质。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