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享文档>基础教育>试卷试题>2024届四川省德阳市德阳五中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4届四川省德阳市德阳五中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格式:pdf页数:12页大小:945.4 K上传日期:2023-12-15 11:44浏览次数:84侵权/举报

德阳五中高 2021 级高三上期 12 月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 分钟 总分 100 分)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24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48 分。)

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

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

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 )

A. 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 B. 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

C. 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 D. 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2、西周时期,统治者注重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尚书》中《多士》《无逸》等篇总结了

殷商在为政用人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将其归结为“敬德保民”的思想;《召诰》《酒诰》等篇,

则历数了殷商为政之失。材料意在强调西周统治者( )

A. 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 B. 重视历史的现实价值

C. 坚持儒家的德治理念 D. 注重成功经验的总结

3、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

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 )

A. 文化取向的迥异 B. 政治立场的不同

C. 学术观点的分歧 D. 生活态度的差异

4、如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这说明古代中国科技( )

A. 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B. 体现了传统农耕经济的特点

C.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D. 受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5、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下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

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

时期 调整概况

汉景帝时期 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

汉武帝时期 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

汉成帝时期 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

A. 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 节约中央财政开支

C. 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 废除郡国并行体制

6、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

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家录》等。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

A. 加强道德修养 B. 追求政治利益

C. 辨别大宗小宗 D. 维护经济特权

7、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

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

俗( )

A. 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 B. 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

C. 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 D. 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

8、魏晋时期,一批书法家的书法艺术各具特色,如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

表明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转折所依托的条件是( )

A. 书法实用性加强 B. 书法流派的统一

C. 竹简木牍的应用 D. 纸张使用的推广

9、如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 )

时期 概况

高祖、太宗时期 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

高宗、武后时期 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

玄宗时期 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

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

A. 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 B. 文官的地位日益提高

C. 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 D. 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10.北宋中期以前,历代中原王朝与周边各国并未形成清晰的国界线,只是把两国自然形

成的交界地域作为两属地带而放任不管。北宋中期,政府与周边政权商定划界,明确了双

方的疆界线,并建立了相应的疆界纠纷处理机制和疆界文案保存制度。这反映了北宋()

A.对外策略向妥协退让转变 B.纲常观念影响边疆政策

C.正视周边政权的政治地位 D.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11.有学者对“忠”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

“忠”所占的比例为 7.97%,宋代为 15.89%,清代为 22.71%。这反映出()

A.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B.专制主义日益强化

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

12.1745 年,大臣杨锡绂说,他家乡的米价,在康熙时每石不过二三钱(银),雍正时涨到

四五钱,现在每石要五六钱。清代米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破坏了农业生产 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C.白银大量流入了中国 D.粮食大量出口到国外

13、蒋廷黻先生在他的书中提到两次鸦片战争时存在于中国士大夫中的一种现象:他们不

反对治外法权,不反对协定关税,不反对租界;他们反对的是五口通商和香港割让,反对

长江通商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该现象表明( )

A. 士大夫身上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 士大夫有强烈的主权意识

C. 士大夫不反对清政府出卖国家主权 D. 士大夫的国家观念较落后

14、1873 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

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

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 )

A. 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 B. 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

C. 与中国社会变革转型产生了共鸣 D. 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

15、如表是民国初年部分大事记,表中大事集中反映的是( )

时间 大事

1914年 民族工业新设企业 102 家,新增资本 14 868 000元

1915年 上海工人参加国民大会,到会约4 万人,会上议决反对“二十一条”,要北洋政府

终止与日谈判

1918年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A. 中国早期近代化起步 B. 北洋军阀的统治黑暗

C. 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 D. 民主革命孕育新转机

16、毛泽东指出:“(当时)《新民主主义论》初稿写到一半时,中国近百年历史前八十年

是一个阶段、后二十年是一个阶段的看法,才逐渐明确起来,因此重新写起,经过反复修

改才定了稿。”“后二十年是一个阶段的看法”是指( )

A. 中国掀起反帝反封建国民革命 B. 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C.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飞跃

17、1953年 10月2 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农民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的一面。农

民的基本出路是社会主义……粮食征购、整顿私商、统一管理这三个问题,势在必行……

要大张旗鼓地宣传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这反映出他赞同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发点是()

A.把农业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 B.稳定粮食生产和市场供应秩序

C.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需要 D.彰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优越性

18、《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 年新年社论《把

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 )

A. 中国人民 侵略 中国 美帝国主义 B. 合作 改造 农业生产 先进

C. 技术 现代化 先进 科学 D. 开放 稳定 企业 改革

19.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

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美好渴望。

这一变化()

A.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 B.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

C.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D.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20、雅典公民大会规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以便提前了解讨论的事务;非常重要的

问题,公民大会可进行两次投票,第一次所做的任何决定都可能在下一次会议上被修改;

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告等。这些规定基于( )

A. 公民大会缺乏公民监督机制 B. 通过程序民主保障民主权利

C. 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 D. 直接民主难以形成正确决策

21、关于罗马法中“疑罪从无”的原则,罗马皇帝塞维鲁斯(4 世纪初)在给总督的批复

中说:“被指控者的供认,如果没有明确的证据来支持法官的确信,不得被看作是罪行被调

查属实。”这表明罗马法( )

A.体现了皇帝个人意志B.强调立法程序的严谨

C.具有一定的人道色彩D.注重证据链的完整性

22、1596 年,一个叫巴伦支的荷兰船长,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但是他们被冰

封的海面困住了8 个月。在恶劣的险境下,17 名水手中有8 人死去。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

委托给他们的、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最终,幸存的商人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

到委托人手中。从上述事实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商业成功取决于诚实 B.人性的启蒙迫在眉睫

C.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 D.唯利是图是商人本性

2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

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

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24.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可划分为中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如图)。这反映了()

A.“价格革命”导致西北欧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

B.新航路的开辟导致美洲沦为贸易边缘地区

C.英国、荷兰、法国逐渐成为贸易半边缘区

D.不同贸易区域划分是国际分工差异的体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个小题,其中,25题 12分,26题 12分,27题 14分,28

题 14 分,共 52 分。)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中华茶文化发展史上有着“兴于唐、盛于宋”之说。北宋首倡“茶德”,赋茶以

德喻人德,赋茶以性喻人性,以茶的生命过程比喻人生,这深刻体现了茶道与人道的统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将饮茶、品茶融入到儒家思想中去,赋茶以教化功能。同时,人们

注重以茶待客、以茶赠友、以茶孝亲,这些都是以敬茶之礼,扬天人之德,彰心灵之美。

——摘编自陈永昊《论宋代茶文化的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

材料二 17、18 世纪欧洲大陆掀起的一股“中国热”。这股“中国热”从思想领域延伸为

对中国的器物和品饮文化的追求。中国精美贵重的丝绸与器物是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的,

但宫廷贵族追捧的饮茶之风在民间普及开来,英国社会一改酗酒的靡靡之风,开创一股文

明绅士的饮茶风尚。中国茶所传递的精致典雅的东方美学和美容养颜的功效为西方女性所

推崇,宫廷茶会和下午茶让贵族千金和劳动群众都有了饮茶社交的机会。

——摘编自盛敏《近代中国茶文化向西欧的传播与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茶文化的基本理念。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文化在英国传播的影响。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2014 年热播电视剧《鸡毛飞上天》讲的是 20 世纪 80 年代浙江义乌人通过“鸡毛

换糖”起家,发展小商品经济进而创业的故事,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改革开放时期的重大历

史现象。电视剧故事梗概如下:

陈家村乡民在雪地中捡起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孤儿,取名鸡毛(陈江河)。从小耳濡目染

大人们鸡毛换糖,他学会了怎么快速对货物进行估价交换,获得最大的利益。村民出去鸡

毛换糖讨生计,被当作“投机倒把”而被抓,鸡毛(陈江河)火烧仓库救下乡亲,却被迫离乡避

难,跑遍大半个中国谋生计。陈江河先后倒卖过小商品、承包过袜厂、卖过五金和百货,

克服了诚信危机、赢得了市场。……做出了属于自己品牌的商品,将传统零售业做到极致,

又成为电商,加入国家“一带一路”的洪流,将生意铺向世界各地。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改革开放

时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故事情节及历史

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4分)

材料 为了克服“养兵”带来的弊端,以及裁减冗兵,节省军费,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采取了“省兵之策”。首先,政府下令在禁军、厢军中进行考核,

不能胜任禁军的降为厢军,厢军中不能担负职责的免为平民,尔后又“诏拣诸路半分年四十

五以下胜甲者,升为大分”。又因宋军队数量庞大,与军队服役时间长不无关系,故王安石

采取“五十以上愿为民者听之”的对策。熙宁二年(1069 年),宋神宗“诏废并诸军营”,将“陕

西马步军营三百二十七,并为二百二十七”,并且规定“马军额以三百人,步军以四百人”,

其后“凡拔并者,马步军营五百四十五并为三百五十五”。自熙宁至元丰,“岁有废并甚众”。

——摘编自徐正华、何建华《试论王安石变法中的军政改革措施》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安石“省兵之策”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王安石“省兵之策”改革。(8 分)

28.[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4 分)

材料:同光年间,中国的边疆危机接踵而至,尤以新疆的情况最为突出。其时,东南

沿海防务受日本侵台而告紧张。李鸿章主张移西征之饷做东南海防之用,遭到左宗棠为代

表的塞防论者激烈反对,由此掀起了海防与塞防之争。争论中,清廷态度摇摆不定。左宗

棠多次上书,认为历代帝王“宵旰筹边,不遗余力”“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

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强

调“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不可偏废。光绪元年(1875 年)三月,诏命左宗

棠为督办新疆军务钦差大臣,筹办西征事宜。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海防和塞防之争出现的背

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左宗棠得到清政府支持的意义。(8 分)

高三上期 12 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2 分,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共 48 分)

1——5:CBBBC; 6——10:BBDCC; 11——15:BCDCD;

16——20:BCCDA; 21——24:DCAD

1、C。[解析]根据“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

可知,此时的青铜器象征意义多于实用意义,说明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故C项

正确。江西新干出土了青铜农具并不代表青铜农具最早在此地出现,故排除A 项。根据题

干描述可知,此时的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属于小农经济的特点,商代

尚未出现小农经济,故排除B 项。全国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转移到南方,故排除D 项。

2、B。[解析]材料“《尚书》中《多士》《无逸》等篇总结了殷商在为政用人方面的成功经

验”“《召诰》《酒诰》等篇,则历数了殷商为政之失”体现的是西周统治者注重对历史经验

教训的总结,重视历史的现实价值,B 项正确;材料不光是对商朝灭亡教训的吸取,排除A

项;当时儒家思想尚未产生,排除C 项;材料中也有失败经验的总结,排除D 项。故选

B。

3、B。[解析]儒家学者认为礼乐能够促成社会和谐,而墨家认为礼乐不利于国家治理,反

映了两者代表不同的阶级立场,政治立场不同,B 项正确;两者的差异不是文化取向上的

差异,排除A 项;C 项是表象,排除;D 项与题无关,排除。

4、B。[解析]从图片中的数据分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大多分布在与农业生产相

关的领域上,如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农学、水利等,因此这一科技成果分布图也能反向

折射传统农耕经济的特点,故选B;材料没有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作出

任何描述,无法得出A 项结论,排除;古代中国科技重应用,轻理论,并未形成完整的科

学体系,排除C 项;图本身不能直接体现出政府的态度,D 项结论无法直接从材料中获取,

不是最佳答案,排除。

5、C。[解析]汉代裁撤王国机构,降低王国官员的品秩,这是打击诸侯国的举措,目的在

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政治统一,C 项正确;地方机构还有郡县,但是西汉主要针对

的是王国机构,因此A 项不是出发点,排除;王国官员的俸禄由王国支出而非中央,排除

B 项;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6、B。[解析]东汉后期,世家大族崛起,注重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强调门第,其本

质是为了追求政治上的垄断,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B 项正确;修家谱并未涉及道德修养,

排除A 项;辨别大小宗不是实质,排除C 项;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与经济特权无关,

排除D 项。故选B。

7、B。[解析]由材料可知,祝岁习俗由来已久,从皇帝到普通百姓都很重视,通过举行各

种仪式来体现对君主或长辈的敬意与美好期盼,体现了通过节庆礼仪进行教化和对伦理秩

序的认同,B 项正确;由材料中《诗经》的记述可知,该习俗在西周时就已经出现,排除A

项;该习俗植根于我国古代农耕文明,排除C 项;由材料可知,祝岁习俗并不仅是官方举

行的庆祝仪式,在民间也有,排除D 项。故选B。

8、D。[解析]根据所学,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所依托的条件主要是纸的改

进,使其有了更好的传播载体,D 项正确;自发到自觉,其实用性减弱,排除A 项;统一

的说法错误,排除B 项;竹简木牍的应用不利于书法的发展,排除C 项。故选D 项。

9、C。[解析]材料中唐朝翰林学士由最初仅“备君主顾问”到最终“正式参与朝政决策”,体现

了朝廷内部权力结构的变化,也就是权力的再分配,故C 项正确。翰林学士是参与决策,

而不是控制决策权,故A 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唐朝翰林学士职能的变化,而不是所有文官

地位的变化,故B 项错误。翰林学士类似于皇帝的秘书,不是“三省六部”的官员,故D项

错误。

10、C。解析:据材料“北宋中期,政府与周边政权商定划界,明确了双方的疆界线,并建

立了相应的疆界纠纷处理机制和疆界文案保存制度”,可知北宋中期以前周边各国经济落后,

实力弱小,无法构成威胁。而北宋中期后周边政权实力增强,与宋朝政权产生强烈对抗的

敌对关系,故宋朝正视其政治地位,正式处理边疆事宜,故选C 项;材料突出边疆政策的

转变,且正式处理边疆事宜并非妥协退让,排除A 项;材料中边疆政策由国家实力、国际

关系等影响,而非纲常观念,排除B 项;材料只是突出对边疆事宜态度的变化,并未体现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排除D 项。

11、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伦理教化和思想控制更多地体现在“三纲五常”对百姓的控制

上,而题目中强调的是“忠”,强调的是对君主的“忠”,A、C 两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B

项正确;题目中并未体现史官的思想,D 项错误。

12、C。解析:材料中“康熙时”“雍正时”处于康乾盛世,农业生产发展,故A 项错误;闭关

锁国政策是对外,与材料中“家乡的米价”的内需无关,故B 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

掠夺了大量的金银,而中外正当贸易中中国出超,致使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形成输入性

通胀,商品价格上涨,与材料中“1745年”“米价上涨”相符,故C 项正确;“闭关锁国”不可

能使粮食大量出口,故D 项错误。

13、D。[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士大夫中的一种现象:他们不反对治外法权……反对长江通

商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可知士大夫的国家观念落后,故D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士大夫的

社会责任感,故A 项错误;士大夫主权意识不强,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他们反对的是

五口通商和香港割让,反对长江通商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故C 项错误。

14、C。[解析]1873 年,中国处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之中,同时处于向近

代化迈进的社会变革之中,赖尔关于地质进化过程的理论与中国当时的社会变革产生了共

鸣,因此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C 项正确。A、B 两项并非是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

国进步思想家欢迎的原因,排除。赖尔的这一理论并未动摇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故D项

错误。

15、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奠定了阶级和思想基础,这说明民主革命孕育着新转机,D

项正确;近代化起步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排除A 项;B 项与题无关,排除;1919 年五四运

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排除C 项。

16、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 1940 年,因此“前八

十年是一个阶段”大致是 1840—1920 年,“后二十年”的起点大致是 1920 年,这一时期发生

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故

B 项说法正确;1924 年国共合作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成为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指的是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因此A、

C、D 三项与材料时间信息不匹配,故排除。

17、C。解析: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执行,对农业的统购统销主要是为了服务国家工业化

的战略发展需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体需要,故选C项;A 项属于毛泽东对农业进行

改造的目的之一,但不是最终目的,排除;B 项属于毛泽东对农业进行改造的目的之一,

但不是最终目的,排除;1953 年中国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直到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后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才在中国建立,时间不符,排除D 项。

18、C。[解析]根据“1979年”“《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等信息可知这是在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这次会议上中国做出了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

策,所以这一阶段的高频词汇应该是技术、现代化、先进和科学,故选C;侵略、美帝国

主义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频词汇,排除A 项;改造、农业生产应该是 20 世纪 50年

代三大改造时期的高频词汇,排除B 项;开放、稳定、企业、改革应该是 80 年代国企改革

时期的高频词汇,排除D 项。

19、D。解析:20 世纪 80 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消费市场也刚刚起步,故A 项错

误;此时传统道德还占据统治地位,故B 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了电影的表现技巧以及要

表达的思想,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主要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特别是 21 世纪,故C 项错误;材

料中“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

故D 项正确。

20、A。[解析]根据材料“雅典公民大会规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以便提前了解讨论

的事务;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进行两次投票,第一次所做的任何决定都可能在下

一次会议上被修改;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告等”,并结合所学可知,

雅典公民大会的这些规定是因为直接民主决策过程中,缺乏对公民的监督机制,导致民主

决策过程中的公民非理性因素成分较大,公民投票决策较随意,A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通

过程序民主保障民主权利”,排除B 项;材料与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无关,排除C 项;“直

接民主难以形成正确决策”说法错误,排除D 项。故选A 项。

21、D。[解析] 根据“如果没有明确的证据来支持法官的确信,不得被看作是罪行被调查

属实”可知罗马法中重视证据,如果没有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就不能认定罪行是属实的,说

明罗马法注重证据链的完整性,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注重证据,不能体现皇帝的

个人意志和立法程序的严谨,更没有体现人道色彩,排除A、B、C 三项。

22、C。解析:据材料信息“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可知,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

故C 项正确;商业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诚实只是其中之一,排除A 项;材料与人性的

启蒙无关,且启蒙运动是在 18 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B 项错误;材料信息“幸存的商人

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体现不出商人的唯利是图,D 项错误。

23、A。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对人性和生活态度的讴歌和对现世生活享乐的

追求肯定了人的地位和作用,贬低了神的地位和作用,西欧宗教改革提倡因信称义,反对

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地位,肯定了人的信仰的力量,所提倡节俭品行

符合原始积累的要求。二者都在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所以推动了西欧的思想解放和社会

进步,故选A 项;文艺复兴并没有提高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宗教改革有利于提升新

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排除B 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肯定神学的存在,而不是反对

其存在,排除C 项;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文艺复兴并没有这样的作

用,排除D 项。

24、D。解析:依据题干图示中的中心区在西北欧,边缘区在美洲,半边缘区在欧洲,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不同贸易区域划分是国际分工差异的体现,D 项正确;导致西北

欧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是商业革命,A 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是美洲沦为贸易边缘区的因

素之一,B 项表述不全面,排除;英国、荷兰、法国逐渐成为贸易中心区,C 项错误。

二、材料问答题

25、(1)基本理念:重教崇德;天人合一;人伦和谐。4 分(两点即可)

(2)影响:改变饮食习惯,丰富物质生活;改变了社会风气;促进中英文化的交流发展;

推动中英茶叶贸易,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 8分

26、答案:示例一:

历史情节一:村民出去鸡毛换糖讨生计被当作“投机倒把”而被抓。2分

历史现象: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个体商贩管理仍很严厉。许多倒卖小商

品者都被以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的“投机倒把”罪而被抓,个体商贩只好进行地下商品交易。4

分(评分时注意时间、现象)

评价:改革开放不仅是一次经济体制的转变,也是一次人们社会思想的解放。改革开放初

期因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强大惯性及其观念的束缚,个体商贩被作为不法分子打击,严重打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